top of page

台灣蒙藏漢那蘭陀佛學研究會

傳統宗教當代溝通

​作品年份

2015

台灣蒙藏漢那蘭陀佛學研究會在堪度倫珠卻殿仁波切的指導下,以台灣為立足點,號召與古代印度那蘭陀佛教大學(Nalanda Monastery)傳承有因緣的人士,和曾經保有此傳承、但目前已逐漸式微的全球蒙藏漢族群,共同致力於振興此傳承特有的思辨傳統,以弘揚佛陀清淨圓滿、理性科學的正法,進而端正人心,移風易俗。

透過各種利生活動,來實踐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的精神,諸如:在台灣、美加地區及中國舉辦讀書會、研討大乘佛學經典;贊助翻譯及出版佛學典籍;資助在印度之西藏學童及僧侶的學習經費;在蒙古民主共和國,與相關社福團體、非政府組織(NGO)及寺廟合作,推動青少年學習之社會救濟、以及振興大乘佛法之相關活動。

客戶遇到的問題

客戶需要以一個現代、不失傳統佛性的形象,能夠輔助老師更好地運用藏傳佛教和自己的身份能力幫助蒙古的民生與他的信眾。

接觸與了解

樂齊派員與仁波切至蒙古一遊,過程中深刻體驗了蒙古的民情、風情與信仰,也對於初次接觸仁波切時所得到的困境與需求有更深的感觸。

返抵台灣後,樂齊緊鑼密鼓地開始發想。當中與仁波切也進行了多次會議,並接收了許多訊息,包括藏傳佛教、神祇個性、蒙古文化、傳統圖騰、宗教背景後的歷史與信仰根基的來源。甚至也請到了對藏傳佛教甚有研究的長輩來為樂齊團隊開課講授。

品牌識別

品牌識別

Brand Identity

設計師們在各種代表佛教意象的手勢、圖騰、與意義間創作,反覆思考風格、造型之於仁波切的宏願是否合適?

考量藏傳佛教在蒙古、西藏當地之盛行,Logo本身是否能讓當地民眾與信眾有最直觀的了解、認識與認同。

樂齊濃縮結合了所有圖騰精華、佛學知識和協會的思想,仁波切也終於在兩次的會議、反覆修改思量後,選出了最後的標誌。

以源、形、色三個角度來溝通設計概念、色彩規劃以及標誌規範。

緣起 / Spirit Of Institute

台灣蒙藏漢那蘭陀佛學研究會,創立於2011年4月;創立的主要目的在於, 以古印度那蘭陀佛教大學邏輯理性思辯禪修的學習方式為基礎,將正信佛法的理論及實修方法弘揚於台灣、中國大陸、蒙古及全世界。

形 / StructureLOGO

以蒙古馬、西藏雪獅、漢馬三種民族象徵之動物組成其根基,中心為 大威德金剛的種子字「吽」,透過與無盡結的結合,象徵佛法普遍弘揚於虛空三界。